第(2/3)页 不过这个时代的攻城器械不是后世那种组装型,很难运走。 所以刘备听了这个建议,就一阵皱眉道: “此计虽可,然则云梯、井栏能运,抛车却是重物。” “除却至城下伐木制作之外,又能如何先制?” 刘晔听此,便犹豫了一会儿,秦瑱见状却笑道: “此亦不难,我知一人精通此道!” “我军现在欲制工程利器,可寻此人之助!” 二人一听秦瑱连这都有办法解决,便问秦瑱说的是谁。 这人还能是谁呢?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呗! 刘备听得秦瑱和沔南名士黄承彦都有交往,便即大喜道: “既有这等奇人,不妨请来相助?” 秦瑱一听,却连忙摇头表示黄承彦多半不会前来,只可写信相求。 刘备听罢此言,遂写书一封,让秦瑱派人渡船至荆州寻黄承彦设计投石车。 如此商议一番,刘备便留下陈策驻守泾县,带着兵马再行进军。 至于芜湖,与太史慈合军一处,便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将。 随着两军合军一处,他们麾下兵马已然将近五万,如果加上俘虏和水军,更是有六万之多。 这么多兵力抵达芜湖,自然不是一个小城可以容纳的。 于是他便在城外安营扎寨,让太史慈等人出城赴宴。 一时二人相见,皆是欣喜不已,刘备直把着太史慈的手一道进入营中。 入帐之后,二人又是一阵详谈,谈及当日在北海交往之日,又是一阵感慨。 遥想当初,太史慈刚逃难回家,刘备亦是一个小喽啰。 可数年之后,刘备已是一方枭雄,太史慈也已无当初那般青涩。 这等人生际遇的变化,自是让人感觉奇妙。 如此畅谈许久之后,刘备又将太史慈引荐给了秦瑱、刘晔等人认识,询问此战夺取春谷的细节。 在知道这一次夺取春谷乃是诸葛亮之计时,刘备便笑道: “亏得派了孔明南下,不然我军断难攻破敌军大寨!” 诸葛亮见得此状,自不肯领功,忙道: “此战全亏太史将军与诸位之勇,在下不过谏言几句,不敢居功!” 刘备见他这般辞让,便指着孔明笑道: “如此谦逊,却与军师一脉相承也!” 当下不等其拒绝,便直接任命其为征东将军长史之任。 至此,诸葛亮算是彻底走到刘备军核心圈层。 这般越级提拔,自然也让除秦瑱等人以外的低级官员羡慕。 还未及冠之年便任长史之位,以后必然贵不可言。 当下众人也纷纷起了心思,有心好好巴结一番。 唯有太史慈见此,又问起了刘备下一步准备如何行动。 刘备闻之,便将秦瑱的推断,和刘晔的建议告知。 随着他们现在进入了江东,分兵驻守已然势在必行,太史慈作为客将,显然是最好的统帅人选。 所以他并未隐瞒任何事情,直接将大体规划和部署告知。 而太史慈听着敌我态势,不由抚须笑道: “以末将之见,军师以集中兵力击败孙策之计极佳。” “然则我等现在已入江东,有泾县、芜湖、春谷三城在手,此地已经可以立足!” “既是孙策将兵马布置于西线,我等何不从北线进攻?” “须知眼下宛陵虽然乃是会稽门户,可自宛陵东去,乃地广人稀之地,山越杂居,便取此处,也难以南下!” “倒不如先取石城、江乘等地,由北向南沿路进攻。” “如此行事,便可威逼吴郡,直取孙策后路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