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我尼玛啊! 朱勇、徐钦这些兔崽子下手是真重啊! “你觉得够吗?” “啧啧,看来纪千户没有诚意嘛!” 纪纲眼神一凝,最后自嘲一笑。 “也是,这确实不够。” “那我就告诉你一个隐秘,开平那位最近有些异动,他正与蒙古察罕达鲁花一部密切来往!” 此话一出,朱高希顿时坐直了身体。 朱高煦这是在做什么? 想要招降蒙古察罕达鲁花一部吗? 随着大明兵锋毕露,北元一再被击溃,大量的蒙古部落都选择归附明廷。 毕竟他们日子也不好过,只能选个实力强横的大哥,至少还能保全部落子民。 要是朱高煦当真做到了,那确实是大功一件,而且意义非凡! 要知道现在才是永乐元年,永乐皇帝急需要赢得天下臣民的认可,若是此刻蒙古一部主动归顺内附,那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大好事情,永乐帝高兴之余会怎么做,谁都不敢保证。 万一他高兴过头了,直接册封朱高煦为太子,也没人拦得住啊! 这条消息,确实很有价值。 朱高希笑着点了点头。 “要找建文,其实并不难,你要思考他会逃到哪儿去,又是从什么路线逃走的。” “比如这朱允炆要是逃出了金陵城后,会往哪儿逃去呢?” 对啊,建文会往哪儿逃呢? 纪纲听得极其认真,眼睛都不敢眨一下。 “首先最大的可能,其实是驻扎在淮安的梅殷军,但是可能性不大。” 朱高希笑着开口道。 “为什么?”纪纲忍不住好奇地追问道。 因为建文若是真的逃出了京师,那么直奔淮安很有可能,毕竟梅殷手底下可是还有着四十万淮安大军! “因为建文帝是个生性凉薄、刻薄寡恩、猜忌心重而且没有脑子的人!” 朱高希无奈摊手,直接明说了。 “主要原因,还是燕军攻打金陵的时候,梅殷没有及时出兵救援,甚至一直按兵不动,以建文帝那刻薄寡恩的性子,他肯定认为梅殷身怀异心,又怎么敢去淮安?” 听到这个解释,纪纲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。 建文皇帝在靖难之役里面那些骚操作,正常人都难以理解。 而梅殷之所以按兵不动,也不是他怀有异心,而是因为麾下大军对立明显,一出淮安城就会哗变,这才没有驰援金陵。 可惜,以建文那刻薄寡恩的性子,他自然不会想到这些,就算逃出金陵也不敢去淮安,只怕早已经对梅殷恨之入骨了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