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那可不一定。” 有人反驳,“我听《妇友》编辑部那边的小邱小许说,文念老师人很好,很有耐心。” “再有耐心嘛,能看这么多幼稚的东西?” “所以说,你就只能在这地方拆信回信。” 这时,那位领导走来,接了话,眼神不善的看着说文念坏话的同事。 “孩子们写的信又不长,以文念老师每月写几篇文章的水平,看起来不是很容易?” “需要你们操心这个?” “是。” 众员工吓得一哆嗦,连连点头附和,“领导说得对,是我们格局小了。” “认真干活,少在这说些有的没的。” 这时期信息传递并不快,但有好消息,有好文章,却是会被无数人传阅的。 读者们通过杂志报刊或各类纸质读物阅读到喜爱的文章,是会像后世追星族那样写信与作者交流的。 哪怕不一定收得到回信,但读者们依旧会如此。 最近文念就时常收到来自各个杂志社转寄来的包裹,里面全是读者来信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