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四章恩典-《我在南汉混日子》
第(2/3)页
因为每位学子随即颁授出身,分派到不同的岗位,相当于提早认同了大家的出身。虽然皇帝也说过到时候需要考核,却已经不是在考场,因为提早让大家,进入了各自岗位。
朝廷在授衔后,其中有着一份规则就是,本县的学子出任职务,必须是邻县之间对调,这也算是一项创举,但是对于由文人出任,各地节度使的岭南来说,也算见怪不怪!
也算举国欢腾,人人欣喜!
皇帝推行官员改革,魏珅家族有人在朝中任职,隐约听到朝廷让学子,真正科考之前,先到各部和地方锻炼一番。
学子本身是举子身份,具备做官资格,最后要进行的大比,也不过是进士和殿试。为了杜绝那些死读书,而不会做官施政的人,将这些人先分到全国各地,州县去任职实习。
然后在任期满一年后,履历回京述职,朝廷到时候再统一结合,各人名次科别决定去留,和最终的人事任免。
这种方式实在是有史以来,全天下第一遭,虽然前朝也有举人甚至举孝廉,但是完全的接纳举人,还是让很多举人欣喜,感觉这项政令十分的好。
因为有些举子念一辈子书,已经五六十岁还没进士,即使以后中了进士,也为朝廷服务不了多久。但是他们耗费的人生,实实在在确实太多。而这种人生经历,其实已经相当不错。
有不少人临时授职地方州县,这些派出的临时授命学子,在各地经营、建设、安定、引导地方,做得是风生水起,对当地的各项发展,已经起到积极的作用!
这些幸运的学子,自然听说过,这次恩典的原因,就是当今的储君皇长子。虽然依旧没有被册立太子,但是已经在齐昌府出任大都督。
他们被朝廷颁任担当要职,尤其那些年龄颇大的举子,更是期盼自己到地方一展身手,毕竟恩典进士出身,在历朝历代算是荣耀!
而魏珅的爷爷魏曙,在高祖皇帝朝,就是同平章事的高官,而且还是工部侍郎实衔。虽然到魏珅父辈手里,已经没有什么高的官衔,也有伯父是吏部京官,但在遍地是官的京城,还是根本说不上话,所以魏家子弟都憋着一口气!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