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2 好人有好报-《我晒了晒太阳,就超神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方浩无语,反问道:“有没有可能,那些鳞片就是从一条蛇类异兽身上扒下来的?”

    通过鳞片的形状,辨认出兽化分身身上的鳞片是蛇鳞,这又没什么难度。

    王诚被这么一问,不禁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但他很快将这个问题抛之脑后,笑道:“六大公司都愿意出高价拍走那些鳞片,就算是假的,那也成真的了。”

    说不定是他们在自导自演。方浩暗想。

    左手出,右手进,就是拍出一个亿,那钱不还是自己的?

    但又一个新闻热点出现了,股价能继续暴涨。

    这些资本家真是大聪明。

    哪天兽化分身再被人拍到,发现变得更大、更强、零部件更多了,六大公司的高管们怕是要笑死。

    等会儿。方浩忽然蹙眉。

    既然下次兽化分身再出现时,注定会让六大公司的股价再次大幅上升,那这钱为什么不自己挣呢?

    一直帮别人挣钱,未免有点傻缺了。

    这钱就放在那里,自己不拿,别人就会拿,那当然是自己拿了最好。

    反正他留那么多资金也没用,不如一起上场玩玩。

    让浩然集团也参与到这次全民狂欢中吧。

    浩然集团的资产现在差不多十亿炎夏币,先让林玉真把能卖的都卖掉,把资产全部换成资金,等待时机入场。

    区区十亿,投进六大公司连个水花都砸不出来。

    他得在下一趟快车前多搞点资金,让第二分身罗浩把账户里的钱用上。

    这钱不挣白不挣。

    不过这事倒不是六大公司的高管们自导自演,他们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    因为造假这种事,多少是会有些心虚的,轻易不会干。

    万一被抓到把柄并且东窗事发,即便是王级强者,后半生也得在牢里度过。

    但要是视频的拍摄者主动拿出这些鳞片,送进拍卖行,六大公司的高管们就不介意拱拱火、追加一些热度了。

    就算最后事发,被曝出造假,也牵连不到他们头上。

    我们也是“受害者”啊!

    我们花那么多钱,买下鳞片做研究,想为人类的超凡事业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,结果你他娘的王级强者也造假?

    还有天理吗?

    还有王法吗?

    但这是一个没办法证伪的事情,只要造假的当事人自己不说,谁又知道是真是假?

    而这次造假的,就是最先发现方浩兽化分身的那五个王级强者。

    看着六大公司的股价连连涨停,他们是越来越难受。

    要是不做点什么,发泄一下心中的憋屈和愤怒,只怕后半辈子都会活在玉玉中。

    看别人挣大钱,比自己亏钱还难受啊。

    尤其是踏妈的,那些人还是靠自己拍的视频挣了自己几百倍几千倍的钱,还有天理吗?

    最后五个人一合计,想赚大钱,得坐庄!

    你光当个玩家,那不是被庄家利用游戏规则牵着鼻子走?

    不行,我们也得坐庄!

    你们六大公司就是想搞股价是吧?

    那怪兽的真假你们肯定是不在意了。

    于是这些鳞片就出现了,他们特意上岸抓的、当晚扒的。

    我抓不到怪兽,我捡一些零件总行吧?

    你能说这是假的吗?

    你有证据证明这是假的吗?

    把游戏规则摸透以后,他们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,瞬间成为庄家,掌握了主动权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昨天那些视频引发那么大的轰动,我们手里还有怪兽掉落的鳞片,你们要不要?”

    “要就拿股份来换!”

    搞到这个份上,六大公司也不想停下,一致决定趁机再搞一个大的。

    至于股份,就给点儿吧。

    不然这五个家伙心理不平衡,突然给他们来个爆破,说视频是假的,六大公司的股价就不是涨停,而是跌停了。

    毕竟视频出自他们的手笔,别人说是假的没有影响,但他们自己说是假的,影响可就大了。

    于是五人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牌桌,获得了想要的股份。

    一人一家,第六家的股份共同持有。

    之后便是轰动全球的怪兽鳞片拍卖会,六家公司一起竞拍造势,将这件事的热度搞得更大了。

    和怪兽的真假一样,鳞片的真假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鳞片带来的热度。

    真去搞什么研究,即便真研究出成果,也未必能比股价暴涨带来的收益大。

    因为六大公司的体量已经大到无可比拟,玩资本金融的收益才是最高的。

    也因为体量过大,经常有专家学者冒出来提议拆分,以免过度绑定国民经济。

    但拆分之后又会引发新的问题,比如人体实验的许可证生效范围很难界定,同时会对监管造成阻碍。

    现在不论哪里出问题,都可以直接找总公司和高管担责,该怎么罚怎么罚。

    但要是拆分了,出问题后必然会踢皮球式的互相推卸责任。

    因此专家学者提归提,最终还是没有对六大公司进行拆分。

    这六家公司本就是带着特殊使命诞生的,应该允许存在一定的试错空间。

    但这几天为了哄抬股价,六家公司联手制造不知真假的大新闻,是不是越线了呢?

    对这个问题,不同国家因为国家体制的不同,存在不同的看法。

    不过目前各国官方都还在观望,没有采取具体措施。

    联手造假,这些高管肯定没那胆子。

    但造假的胆子没有,借别人造假哄抬股价的胆子,他们不但有——而且很大!

    只是既然不是主动造假,那这就是正常的市场选择,在证伪之前,还真不适合官方下场。
    第(2/3)页